大家都知道理做PCB板就是把設計好的原理圖變成一塊實實在在的PCB電路板,請別小看這一過程,有很多原理上行得通的東西在工程中卻難以實現,或是別人能實現的東西另一些人卻實現不了,因此說做一塊PCB板不難,但要做好一塊PCB板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微電子領域的兩大難點在于高頻信號和微弱信號的處理,在這方面PCB制作水平就顯得尤其重要,同樣的原理設計,同樣的元器件,不同的人制作出來的PCB就具有不同的結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出一塊好的PCB板呢?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想就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要明確設計目標
接受到一個設計任務,首先要明確其設計目標,是普通的PCB板、高頻PCB板、小信號處理PCB板還是既有高頻率又有小信號處理的PCB板,如果是普通的PCB板,只要做到布局布線合理整齊,機械尺寸準確無誤即可,如有中負載線和長線,就要采用一定的手段進行處理,減輕負載,長線要加強驅動,重點是防止長線反射。
當板上有超過40MHz的信號線時,就要對這些信號線進行特殊的考慮,比如線間串擾等問題。如果頻率更高一些,對布線的長度就有更嚴格的限制,根據分布參數的網絡理論,高速電路與其連線間的相互作用是決定性因素,在系統設計時不能忽略。隨著門傳輸速度的提高,在信號線上的反對將會相應增加,相鄰信號線間的串擾將成正比地增加,通常高速電路的功耗和熱耗散也都很大,在做高速PCB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當板上有毫伏級甚至微伏級的微弱信號時,對這些信號線就需要特別的關照,小信號由于太微弱,非常容易受到其它強信號的干擾,屏蔽措施常常是必要的,否則將大大降低信噪比。以致于有用信號被噪聲淹沒,不能有效地提取出來。
對板子的調測也要在設計階段加以考慮,測試點的物理位置,測試點的隔離等因素不可忽略,因為有些小信號和高頻信號是不能直接把探頭加上去進行測量的。
此外還要考慮其他一些相關因素,如板子層數,采用元器件的封裝外形,板子的機械強度等。在做PCB板子前,要做出對該設計的設計目標心中有數。
二、了解所用元器件的功能對布局布線的要求
我們知道,有些特殊元器件在布局布線時有特殊的要求,比如LOTI和APH所用的模擬信號放大器,模擬信號放大器對電源要求要平穩、紋波小。模擬小信號部分要盡量遠離功率器件。在OTI板上,小信號放大部分還專門加有屏蔽罩,把雜散的電磁干擾給屏蔽掉。NTOI板上用的GLINK芯片采用的是ECL工藝,功耗大發熱厲害,對散熱問題必須在布局時就必須進行特殊考慮,若采用自然散熱,就要把GLINK芯片放在空氣流通比較順暢的地方,而且散出來的熱量還不能對其它芯片構成大的影響。如果板子上裝有喇叭或其他大功率的器件,有可能對電源造成嚴重的污染這一點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元器件布局的考慮
元器件的布局首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就是電性能,把連線關系密切的元器件盡量放在一起,尤其對一些高速線,布局時就要使它盡可能地短,功率信號和小信號器件要分開。在滿足電路性能的前提下,還要考慮元器件擺放整齊、美觀,便于測試,板子的機械尺寸,插座的位置等也需認真考慮。
高速系統中的接地和互連線上的傳輸延遲時間也是在系統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信號線上的傳輸時間對總的系統速度影響很大,特別是對高速的ECL電路,雖然集成電路塊本身速度很高,但由于在底板上用普通的互連線(每30cm線長約有2ns的延遲量)帶來延遲時間的增加,可使系統速度大為降低.象移位寄存器,同步計數器這種同步工作部件最好放在同一塊插件板上,因為到不同插件板上的時鐘信號的傳輸延遲時間不相等,可能使移位寄存器產主錯誤,若不能放在一塊板上,則在同步是關鍵的地方,從公共時鐘源連到各插件板的時鐘線的長度必須相等。
四、對布線的考慮
隨著OTNI和星形光纖網的設計完成,以后會有更多的100MHz以上的具有高速信號線的板子需要設計,這里將介紹高速線的一些基本概念。
五、PCB板的布線技術
做PCB時是選用雙面板還是多層板,要看最高工作頻率和電路系統的復雜程度以及對組裝密度的要求來決定。在時鐘頻率超過200MHZ時最好選用多層板。如果工作頻率超過350MHz,最好選用以聚四氟乙烯作為介質層的印制電路板,因為它的高頻衰耗要小些,寄生電容要小些,傳輸速度要快些,還由于Z0較大而省功耗,對印制電路板的走線有如下原則要求。